申论热点:干扰环境数据监测获刑 数据造假者该醒醒了
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申论热点:干扰环境数据监测获刑 数据造假者该醒醒了。要想申论成绩好,关注热点不可少。天津公务员考试中,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,积累对于申论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,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。
更多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(点击订购)。
因干扰环境监测数据,山西临汾一批人被问责入刑,而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也被生态环境部和省政府二次约谈,该负责人表示,第一次约谈“如芒在背,如坐针毡”,第二次约谈“痛定思痛,狠抓落实”。
更多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(点击订购)。
因干扰环境监测数据,山西临汾一批人被问责入刑,而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也被生态环境部和省政府二次约谈,该负责人表示,第一次约谈“如芒在背,如坐针毡”,第二次约谈“痛定思痛,狠抓落实”。
这话说的不虚,环境监测数据造假、人为“制造蓝天”,影响国家环保决策之痛当如芒刺针毡,扎在心头坐立不安。痛定当思,思考如何真抓实干,让当地百姓不再深受环境污染之苦。
说起环保数据造假的套路,《半月谈》曾总结过数据造假的七大“障眼法:其一,偷梁换柱、企业篡改伪造数据;其二,“阴阳台账”避监管,两本数据哄骗人;其三,暗度陈仓,断污水注清水蒙混过关;其四,为获好数据,给监测探头“戴口罩”;其五,虚假达标,“污染有多大的脚,就用标准做多大的鞋”;其六,不及时公布数据,该监测的不监测;其七,乾坤大挪移,检测点搬出重污染区。
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,城市套路深,我要回农村。但是,环保数据造假的重灾区,往往不是大城市,反而正是那些面临能源结构、产业结构、运输结构转型困难的经济不发达地区。越是雾霾长年笼罩的地区,越凸显重现蓝天白云之可贵,可如果天还没蓝,数据却先“亮眼”起来,这种自欺欺人的小伎俩,百姓抬头看看天,就能明白造假的数据“水分”有多大。既没法欺上,又没法瞒下,只能骗得一时的环保数据造假,不仅让环保监测的权威性蒙尘,更让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蒙羞。
今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,将“生态文明建设”几个字首次写入宪法,成为国务院行使的职权之一,可见,生态文明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这既是留住绿水青山的前提,也是百姓生态宜居的保障,更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千年大计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仍有极个别地方的官员,动歪脑筋、出馊主意,不去认真落实环保整改的要求,反而“花式造假”,妄图用注水失真的假数据,对抗一查到底的真检查,甚至认识不到自身行为已经触犯法律,这未免太过幼稚和无知。
回顾近年来,个别地方为了“粉饰”环保监测数据做的努力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某些地方的雾炮车长年在空气质量检测站附近“溜达”洒水去雾霾;某地环保局大楼因装有空气质量自动检测设备而被雾炮车喷成“冰雕”;中部某省分管环保的副省长视察一个县的污水处理厂,发现数据竟然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,走近一看,原来是污水厂拿塑料袋装满自来水,直接套在了监测探头上,“当时我气得差点从污水池边掉下去,怎么能这样欺骗国家呢!”
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,不仅是对环保战略全局的负责,更是对地方百姓生命健康的负责。矫饰的环保监测数据,或许能骗得一时看上去漂亮的政绩单,害的却是千秋万代子子孙孙。此次,山西相关数据造假人员被问责入刑,对各地环保部门来说,无异于铿锵而鸣的警钟。想要守护一方绿水青山,环境监测造假是头痛医脚,不对症更不对药。
污染治理工作真的做到位了,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民众获得感真的增强了,这些现实的“疗效”远比监测数据的“漂亮”来得可贵。(本报评论员 刘晶瑶)
点击分享此信息:
相关文章